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寻访坚守苗家传统技艺的恒心之路

2024-07-25  点击:[]

近日,我院“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在湖南省第三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支持下,随指导老师周浩、李婉溶、张蜜一同深入绥宁县河口苗族乡多逸寨村走访传统技艺传承人彭金云、刘又华与陈政辉,共同学习苗族传统技艺——竹笋壳编制、苗舞与苗家养蜂技艺。

一针一线蕴情怀,暗淡笋衣焕光彩

据悉,彭金云学习竹笋编织已近70年,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未曾磨灭她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执着。在经济建设时期,彭金云为谋求生计,在老家的苗族师傅手中学会了这门技艺。谈及传承,彭金云感慨万千,“如今,对传统手艺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门技艺至今仍处于失传的边缘,彭金云是乡内唯一的坚守者。随后,调研团成员在她的指导下,共同体验竹笋壳编织技艺。学习结束后,团队成员肖羽婷动情说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不仅零距离接触到了传统苗族手工艺,也让我能够思考在未来如何基于思政专业知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一步一跃展苗韵,银饰彩衣舞苗态

凭借对苗家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刘又华在学会苗舞后毅然回到家乡,不遗余力地进行苗舞教学。为加强苗舞宣传力度,她创办了多逸寨村歌舞团,并积极组织大家活跃于各类文化活动的舞台。刘又华不仅致力于传承原汁原味的苗舞,更巧妙地结合现代舞蹈元素,让这门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与刘又华学习苗舞过程中,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了苗族舞蹈的独特感染力,团队成员张满笑着说:“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是我们在书本与课堂中难以体验的,唯有实地走进少数民族的生活,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

一点一滴培花蜜,苗寨绿林育新农

最后,调研团成员受邀参观了苗家养蜂人陈政辉的养殖基地,共同见证他找寻、打磨、收割野生蜂蜜的全过程。2016年,陈政辉回到家乡多逸寨村,在民间传承中学得苗家养蜂技艺。然而,他并未局限于传统,而是结合多义寨村实际生态环境,对养蜂技术不断优化,酿造出韵味十足的苗家百花蜜,现已发展为上厂、下厂两个基地,养殖数量已达近200箱。这一成果不仅为陈政辉带来了个人的成功,更成为了多逸寨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他积极带动众多乡亲投身养蜂事业,向居民无偿教授养蜂技法,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传统文化传承之路道阻且长,传承人的坚守,是对苗家传统文化的深情告白。未来,调研团成员将不断深入学习思政学科理论知识,将传统文化元素创新融入到大思政课建设中,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聚人气。并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传播民族精神,为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广注入青春活力。(一审:肖羽婷 二审:李婉溶 三审:周浩 供稿人:尹恒、黄如 供图人:龙飞霏)




上一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邵阳绥宁县河口苗族乡多逸寨村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下一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青春动能促振兴,云端直播助新农